<s id="zdqu9"><object id="zdqu9"></object></s>
    1. <tbody id="zdqu9"></tbody>
      <em id="zdqu9"></em>
      <em id="zdqu9"></em>
    2. 首頁>正文
      來源:
      中國天氣網

      多地開啟快進式升溫模式 揭秘早春回暖的三大隱患

      2023-03-08 08:32:17 來源: 中國天氣網

        很多地區漸漸顯露的春意讓人欣喜,但氣溫的回升也帶來了不少安全隱患,稍不注意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冰雪融化究竟會帶來哪些安全隱患?我們又該如何防范?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隱患一:融雪型洪水

        在沉寂了整整一個冬季之后,迅速攀升的氣溫開啟了“叫醒服務”,厚厚的積雪像是冬眠中醒來的猛獸一般,化身洪水從高山上傾瀉而下,勢不可擋,這就是融雪型洪水。

        在我國,融雪型洪水主要分布于東北和西北的高緯度地區。按照成因,融雪型洪水可分為升溫融雪型和雨雪混合型,前者主要發生在新疆北部,約占干旱區融雪洪水次數的75%以上;后者是在融雪的同時還伴隨著降雨形成的洪水,多發于祁連山、昆侖山、天山和阿爾泰山等地,致災性更強。

        如果按季節劃分,融雪型洪水又可分為季節積雪融水洪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洪水,前者主要發生在春季(3至5月),氣溫驟升、積雪快速融化是形成春季融雪型洪水的直接原因;后者主要發生于夏季(6至8月),一般是在有高溫天氣過程時,高山積雪或冰川快速融化形成的河流洪水。

        和普通洪水不同的是,融雪型洪水當中會夾雜大量的冰凌和融冰,所到之處,帶來的破壞也極大。在防范措施方面,建議氣溫大幅回升時,地處河谷洼地的居民,提前準備一些鐵鍬、小型抽水泵、編織袋、沙袋等物品;居住在山區的牧民,一旦受到洪水威脅,應按預定路線,有組織地向山坡、高地等處轉移;如果在山區,遇到山洪來襲時千萬不要渡河,以免被洪水沖走,危及生命。

      隱患二:冰溜子

        在我國東北地區,冬末春初一場雨雪過后,溫暖的陽光照耀在屋頂的積雪上,雪開始融化,雪水順著屋檐滴嗒滴嗒落下,到了晚上,這些地方的氣溫降至0℃以下,雪水又開始凍結,逐漸形成了一根根堅硬、透明的冰柱,這就是冰溜子。

        隨著冬去春來,氣溫回升,這些原本凍得硬邦邦的冰溜子逐漸開始融化,變得搖搖欲墜,明“冰”易躲,暗“溜”難防,一不注意這些冰溜子落下砸在頭上就可能受傷,甚至致命。不少人以為冰溜子是脆的,掉在地上就碎掉了,其實不然。冰溜子的威力與它的質量和墜下的高度成正比,重量越大,高度越高,其作用力也越大,一塊雞蛋大的冰塊如果從18樓掉落甚至可能致命。

        那么如何防范被冰溜子砸傷呢?建議公眾在降雪之后及時清理屋頂積雪,有助于阻止冰棱的形成;雪后盡量不在屋檐、高樓下行走,以防冰棱突然斷裂掉落被砸傷。

      隱患三:冰面融化

        冰面融化帶來的安全隱患,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都比較常見。每年北方進入早春季節,伴隨氣溫回升,不少湖泊、河流的冰面開始融化,人在冰面行走、奔跑或滑行時,冰面很容易斷裂、塌陷,引發危險。

        哪種冰面暗藏風險呢?一是淺灰色或黑色的冰面,二是不透明、充滿氣泡的白色冰面,三是被積雪覆蓋的冰面,四是冰下有流水的冰面。

        氣溫大幅回暖時,建議公眾盡量不要前往非正規的冰場、湖面、河面,更不要在冰面上行車。萬一碰到冰面開裂的情況,需慢慢趴下匍匐爬向岸邊,不可慌亂逃跑,以免冰面崩塌。如果已經落水,則要快速抓住身邊可以漂浮的物品,減少溺水的風險;若沒有漂浮物品,可尋找冰面較厚、裂紋較小的地點,將雙手伏在冰面上,通過雙足拍打,使身體上浮,全身呈伏臥姿勢登上冰面,此時在呼吸、體力足夠支撐的情況下可以大聲求救。當成功離開冰窟后,也不要立即站立,要繼續用滾動或爬行的方式,緩慢到達岸邊后再起身行走。

        冬去春來、萬物復蘇,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出門去擁抱暖意融融的春天,但冬天給我們留下的這些隱患也不可大意。提高防范意識,安全出游,才能更好地享受春天。

      責任編輯: 王曦
      關鍵詞:
      新聞評論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評論僅供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網立場

      為你推薦

      加載更多新聞
      04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73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