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多地接連發生有限空間作業安全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人民群眾財產損失,教訓十分深刻。
什么是有限空間作業?根據應急管理部發布的《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規定(征求意見稿)》:“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者部分封閉,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人員可以進入,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物質、易燃易爆氣體積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間?!鄙钪谐R姷耐L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氣體積聚和缺氧的設備、設施、場所都是有限空間,比如污水井(池)、鍋爐、料倉、涵洞、地下管道等。
“有限空間作業事故主要為氣體危害導致的中毒和缺氧事故,因氣體危害隱蔽性強、不易察覺,所以很多人沒有戒備?!北本┦锌茖W技術研究院城市安全與環境科學研究所職業危害控制技術中心主任劉艷表示,有限空間具有進出口受限、內部空間相對狹小等特征,一旦發生事故,應急救援較為困難,若盲目施救還極易造成傷亡擴大。
在狹小的空間內,很多看似不重要的細節卻會變成“隱形殺手”。進入盛夏,有限空間內溫度升高,發生中毒窒息事故的風險也明顯增加,值得警惕。如何保障有限空間作業安全?
意識先行,將安全隱患消滅在源頭?!叭羧藛T對有限空間風險不了解,沒有這方面的安全意識,盲目進入作業就很容易發生事故?!眲⑵G說,一定要對有限空間進行全面、準確辨識,知道哪些是有限空間,并對作業風險有充分認知,這樣才會主動采取風險防范措施,避免事故發生。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工業安全研究所所長時訓先表示,要嚴格落實主要負責人、監護人等管理職責,全面摸清有限空間底數,進行明顯的安全警示。同時收集分析各行業事故案例,開展宣傳教育,有效增強企業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和員工自我防護意識。
規范操作,防護用品必不可少。便攜式氣體檢測報警儀、呼吸防護用品、機械通風設備、全身式安全帶……正確使用安全裝置和個人防護用品是進行有限空間作業的基本要求?!翱梢蕴剿鲯炫粕湘i、設置防護網、接近預警等物理隔離管理方式,避免作業人員擅自進入有限空間?!睍r訓先說,應針對“重點場所、重點環節、重點時段、重點人員”制定針對性的操作規程,嚴格落實作業審批制度,作業過程中監護人員應全程監護。
科學救援,切記避免“前仆后繼”。發生意外事故,切勿盲目施救?!耙坏┌l生有限空間作業事故,作業負責人應立即向本單位報告情況,在分析事發有限空間環境危害控制情況、應急救援裝備配置情況以及現場救援能力等因素的基礎上,判斷可否采取自主救援?!眲⑵G說,救援人員要在確保自身熟練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的情況下進行施救。如果自身無法施救,要及時聯系專業救援單位請求支援。時訓先表示,當要進入有限空間救援時,必須有個體防護的裝備,并且在救援的過程中做好周邊的警戒。一旦成功施救,要迅速將被救援人員轉移到開闊通風地帶,迅速送到醫院救治。